福建天馬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350308) 張蕉亮
石斑魚屬肉食性魚類,以前投喂的主要餌料是鮮度較高的小雜魚。隨著石斑魚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餌料魚的供應也日趨緊張,國家相關漁業管理條例規定要求逐步禁止在水產養殖上使用鮮雜魚(冰鮮雜魚),未來幾年將嚴禁直接使用鮮雜魚(冰鮮雜魚),推廣人工配合飼料喂養石斑魚勢在必行。當前,石斑魚養殖業主要采用的飼(餌)料有:鮮雜魚(冰鮮雜魚)、硬顆粒沉料、軟顆粒料。不同形狀的飼料有不同的飼養效果,實踐證明:石斑魚對飼料的軟硬程度、顏色和口味等適口性要求較高,喜食軟顆粒、色淺且明亮的飼料,其對軟顆粒飼料的適應性顯著優于硬顆粒飼料。軟顆粒飼料是采用粉料添加一定比例的水,經攪拌均勻后通過制粒機加工出來的軟濕性飼料,具有適口性好,消化吸收快,飼料效率高;營養均衡全面,無須搭配鮮雜魚投喂;攝食集群性高,搶食性旺盛;方便在飼料里添加保健或預防藥物;飼料本身不帶病原體,降低魚體疾病的罹患等優點。下面主要介紹該飼料在石斑魚池塘養殖中的應用技術:
養殖石斑魚的池塘大多是在港灣附近的低、中潮區挖地建池或利用原有的對蝦養殖池改建而成,池塘高產養殖石斑魚還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
1、池塘條件:在海水高潮線以上的沙灘建造養殖池,也稱高位池,是一種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方式,一般應建在高于海平面3~10米,離海邊200米防護林以后的地方,不受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影響。要求底質為沙質或半沙質,全池鋪黑地膜(鋪設地膜的最大優點就是易于清理),或者采用水泥護坡的鋪地膜底養殖池。周圍海區水質清新無污染,透明度高,水源充足,魚池面積2~4畝,池塘池高3米,水位1.8米左右,進、排水方便,配套中央排污與表層水排放系統,交通便利,有電源或自備電源。一般1~2畝面積配備1臺水車式增氧機,每口池至少配備2臺水車式增氧機。有條件養殖場可在池塘搭蓋棚架,夏天遮陽,冬季保溫,使夏天水溫不超過32℃,冬天水溫不低于16℃,這樣可以使得冬季較為寒冷的地區也可以養殖石斑魚。
池塘空池構造
2、池塘消毒:魚種下池前,要用藥物對池塘消毒,殺滅敵害生物、寄生蟲和病原菌等。因土池為地膜底,舊塘通常經過一段時間曝曬后,用高壓水槍沖洗池塘,常用的消毒方法是漂白粉帶水清塘,池水深1米,每畝用漂白粉15千克,清塘后3~5天即可使用,使用前要檢測一下池塘中的余氯是否已完全消除后方可投放魚種。如果是新塘則直接加水,用含氯消毒劑“氯好”消毒,3天后即可投放苗種,再用碘制劑消毒即可。正常情況下,視黑地膜質量,每3~5年更換一次黑地膜。注入新水時,要在進水口用80目篩絹網將水過濾,防止敵害生物隨水進入魚池。
用高壓水槍沖洗池塘
3、魚種放養:用于池塘商品魚養殖的魚種,一般要求經過標粗、規格達到10~12厘米/尾,自已本場標粗的苗種7~8厘米/尾規格也可于水溫穩定后提前投放池塘養殖。苗種應選擇魚體健壯、無病無傷、無殘缺、大小均勻、鰓無寄生蟲的健康魚苗。投放密度為1500~2000尾/畝。若苗種經長時間運輸造成體表機械損傷,要先進行消毒處理,在放養前可用5毫克/千克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0~15分鐘或者10~30毫克/千克福爾馬林藥浴30分鐘后,再放入池塘。魚種投放最適時間為清早或傍晚。
4、水質管理:池塘的水質應保持嫩、爽,水色呈黃綠色或黃褐色,要注意觀察水環境變化情況,定期檢測池水pH、水溫、鹽度、溶解氧等理化因子。 水質的調控可通過換水量和使用微生物制劑實現。一般情況下,養殖早期,需要適當追肥,以保持水色、透明度;養殖后期,投餌量增大,殘餌積累,水容易過肥,需要注入新水或換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換水量的多少可根據池水透明度及其它水質因子的變化情況而定,透明度應保持在25~40厘米。換水時,一次不宜過多,以免鹽度、水溫等理化因子的劇烈改變,使池塘生態系統的平衡受到破壞。養殖后期需經常開動增氧機,保持池水的溶氧量在5~6毫克/升以上,凌晨或天氣悶熱時不低于4毫克/升。
5、投喂技術:目前石斑魚的商品魚養殖最常見是用新鮮下雜魚、冰鮮下雜魚,一般先將雜魚洗干凈,如果是冰鮮雜魚(俗稱:冰片)要先提前解凍消毒后沖洗干凈,切成適合石斑魚口徑的小塊餌料投喂。近年來由于石斑魚養殖業的迅猛發展,鮮雜魚供應日趨緊張,且雜魚質量難以保證,操作費時費力,飼養環境差,又存在外源性病原體感染的風險,容易引起水質污染和疾病發生。隨著養殖技術水平的提高和養殖戶觀念的改變,部分養殖戶已引入人工配合飼料進行投喂,取得良好養殖效果。通過對各地區使用人工配合飼料應用效果觀察:石斑魚不喜食膨化浮性飼料,用膨化浮性飼料投喂石斑魚易產生脹肚現象,適口性差,不適合暖水性中下層魚類的攝食習性,目前只有在海上網箱養殖中少量使用;而硬顆粒沉性飼料,在工廠化水泥池育苗標粗階段較為常見,成魚養殖階段目前也不是很多,顆粒過硬則有吐食現象,投喂這種飼料搶食性低,營養不均衡,基本上要與冰鮮雜魚搭配投喂,即一餐投喂飼料,下餐投喂冰鮮雜魚,或者采用冰鮮雜魚絞碎成漿后加到硬顆粒料中用手進行攪拌均勻,陰干后再投喂。在膨化浮性飼料、硬顆粒慢沉料尚未取得決定性突破之前,使用人工全價配合粉料加工成軟顆粒投喂石斑魚將是替代冰鮮雜魚的最佳選擇,是今后石斑魚養殖業發展的趨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用天馬石斑魚全價配合粉料加工的軟顆粒料
投喂飼料在魚苗放入池塘的第二天開始試投喂,投喂量根據水溫、天氣和實際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每天投喂量。每次投喂前應發出投喂信號(如敲擊護坡、鋁盆等),并逐漸形成習慣。池塘養殖石斑魚投喂時應設固定的投喂點,做到定點、定時投喂,使之形成定時、定點攝食習慣,投喂時要先少投、慢投,待大批石斑魚起來攝食時,再多投。投喂采取“慢—快—慢”的方式,待魚群搶食完再投,切不可一次將飼料傾倒入池塘,投喂時盡量撒開、撒勻,盡可能使池塘里所有的魚都有攝食的機會。有的地區(如閩南一帶)則采用延繩吊籃裝料下沉的方式(簡稱吊籃式)誘食馴餌及投喂,不將飼料直接灑入池中。養殖者可視自身情況選擇適合投喂方式。
投喂前應發出投喂信號(如敲擊鋁盆)
在水溫25℃的環境條件下,石斑魚的消化速度約為20~24小時,所以5~10月份對大規格石斑魚每天投喂一次,一般在上午6時~7時或下午6時進行(可提前1~2小時加工軟顆粒料,當天加工當餐投喂;如有投喂剩料,可放在冰柜保鮮,等下餐再投喂),11~12月份、3~4月份兩天投喂一次,冬季水溫降至20℃以下,可以3~4天投飼一次。在季節變換,溫度變化之際要留意石斑魚之食量控制。高溫季節時,飼養水溫較高,可在日出前或日落后投喂;冬季水溫低于18℃時,可在日出后或日落前投喂。石斑魚如果不上浮搶食,則不投喂。發生病害時,減少投喂量或不投喂。
在養殖過程中,一般視石斑魚的攝食狀態來決定投飼量,以食欲減弱時為度。雖然當前許多養殖場投餌率沒有標準,僅憑技術員經驗,魚有來時就喂,直至喂飽為止。但最好能通過科學的投餌率計算,做到“定點、定質、定位、定量”的投喂,不同規格正常水溫下的日投餌率如下表:(以實際攝食情況靈活而定,以下數據僅供參考)
規格 | 7~8 厘米/尾 | 0.5~1斤/尾 | 1~3 斤/尾 | 3~5 斤/尾 | 5~8 斤/尾 | 8~20 斤/尾 | 20斤/尾 以上 |
日投喂 餐數 | 2 | 1 | 1 | 1 | 1 | 隔天一餐 | 隔天一餐 |
投餌 率(%) | 6~4 | 3~2 | 2 | 1~2 | 1~0.8 | 0.8 | 0.8~0.6 |
每次投喂飼料時要提前1~0.5小時停開增氧機,直至投喂完后,再開機增氧。池塘中可混養少量鯛科魚類(如:真鯛、黑鯛),以帶動石斑魚攝食。另外也可混養一些鯔魚和羅非魚,鯔魚為雜食性,以食硅藻和有機碎屑為主,水里的剩餌及石斑魚排泄物由羅非魚來攝食,使魚塘生態取得平衡。鯔魚、羅非魚夏花魚種各放養50~100尾/畝。池塘養殖石斑魚放養密度如下表:(僅供參考)
規格 | 10~12厘米/尾 (水泥池標粗后投放池塘) | 0.5~1斤/尾 | 1~5斤/尾 | 5~10斤/尾 | 10~20斤/尾 | 20斤/尾以上 |
放養 密度 | 2000 尾/畝 | 1000~800 尾/畝 | 600~500 尾/畝 | 500~400 尾/畝 | 400~300 尾/畝 | 200~300 尾/畝 |
池塘養殖石斑魚用軟顆粒料定點投喂
6、軟顆粒料加工工藝:先依據魚體規格大小及存塘尾數計算出所投喂池塘中石斑魚的存塘重量,并視魚體不同規格大小、氣候、水溫及攝食情況的投餌率來計算當餐所需要投喂的飼料重量;按不同孔模粒徑的粉水比例計算所需的飼料及水倒入攪拌機攪拌2~3分鐘,攪拌均勻后的飼料以一捏成團,一松團即散為標準,有時視養殖情況需要,可在水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乳化魚油、液體魚蛋白或水生動物保健品、預防藥品;將攪拌均勻的飼料倒入制粒機的乘料臺,開啟制粒機的電源,慢慢將飼料推入進料口,速度不宜過快也不可太慢,太慢出口的飼料太薄,太快則容易使飼料在進料口內擁堵住,放一盆子或塑料框在出料口下面接住飼料,如剛加工出來的軟顆粒粘在一起,可輕輕用手平鋪一下,飼料即可散開,加工好后稱重備用。不同石斑魚規格所采用的制粒機的孔模型號及加水比例如下表:
規格(/尾) | 5~7 厘米 | 7~15厘米 | 15~20厘米 | 250克(20~30厘米) | 1~2斤 | 2~3斤 | 3~5斤 | 5~8斤 | 8斤以上 |
孔模型號(cm) | 0.3~0.4 | 0.4 | 0.6~0.8 | 1.0 | 1.5 | 1.8 | 2.0 | 2.5 | 3.0 |
加水比例(%) | 45~50 | 40 | 30 |
石斑魚粉料倒入拌料機后加水進行攪拌
采用制粒機加工軟顆粒料
7、巡塘管理:池塘養殖石斑魚必須堅持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觀察魚群的活動和水質變化情況,如發現魚離群、游動異常等不正常行為,應及時采取對應措施。隨時撈取水面污物泡沫,發現死魚、病魚及時撈取檢測診斷并深埋處理,保持水質清新。平時要注意溶解氧的變化,保證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尤其是早上巡塘,養殖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在早上巡塘時發現。黎明時分是一天中水體溶解氧含量最低的時候,容易缺氧浮頭,一旦發現浮頭立即采取增氧措施,有些個體的身體變黑、離群獨游等情況,也容易在早上巡塘時發現。巡塘觀察的結果,是投飼、施肥、換水、分池、防治病害等生產安排的主要依據,只有堅持巡塘,才能靈活應用各項技術措施,根據天氣、水質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養殖生產安排。此外還要做好每天的養殖記錄。
8、選別盤池:石斑魚在池塘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由于個體生長的差異,當投喂飼料不足時,大魚容易吃掉小魚,因而需按不同規格大小選別分養,以避免大小懸殊,造成互相殘食的現象,影響成活率。石斑魚生長到規格300克/尾以上,該現象會有所減弱,但每天喂食過程中,大魚搶食能力強,生長的更快,小魚攝食不足,生長更慢,也會加劇大小差異。為此,每1~2月應起捕一次,將不同規格的魚分池飼養。分池前,通常要準備兩三個空池,清洗、消毒、進水后備用,將魚從池中捕起,根據存塘石斑魚規格大小情況,大致分成兩三個規格,分開飼養。在分規格飼養的同時,也將石斑魚盤池轉入新池飼養,有利于防止病害,防止池塘水質過肥或水質惡化導致攝食不良或感染病蟲害。
9、消毒預防:石斑魚選別盤池后,新投放的池塘可用0.3~0.5毫克/千克戊二醛全池均勻潑灑消毒,一般不用含氯消毒劑,因為剛選別盤池的石斑魚體弱,該藥對其有點刺激。在日常養殖過程中,要十分注意水質調節管理,做好預防消毒。一旦發現病情,要科學診斷,積極治療,做好隔離,防止病原傳播。日常預防消毒措施:如無下雨的正常天氣,大概一周左右視養殖實際情況用常規藥物對癥消毒預防一次;暴雨過后要用含氯消毒劑(如:“氯好”)全場潑灑消毒。有的養殖場生石灰要慎用,否則易發病。定期內服一些保肝利膽、助消化或消炎的藥物,如大蒜素、VC、VE、復合VB、多維、食母生、免疫多糖、好肝膽、氟苯尼考、土霉素等,以提高魚體的免疫抗病能力。還要注意飼料的營養均衡,選擇有品牌、經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具有科學營養配方、安全高效低碳、環境友好型的正規廠家生產的人工全價石斑魚專用配合飼料,不使用發霉腐爛變質的飼料,以免導致腸道疾病及肝腎炎的發生,影響石斑魚健康生長及養殖經濟效益。
池塘潑灑藥物預防消毒
中國鰻魚網(www.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侵權舉報電話:0591-38537872
中國鰻魚網(www.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