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如何進行人工濕地規劃設計?其技術要點有哪些?

 

上期《解決養殖廢水困擾,技術選用或成關鍵》一文中,針對水產養殖廢水后處理技術作了較為系統性介紹,并推薦大家優先使用人工濕地的凈化方式,但是,仍有讀者表示疑惑:在修建人工濕地時仍然不知該如何入手。那么,筆者借此機會分享一下人工濕地的設計要點,希望能幫助大家提前做好開工規劃。

1、明確整套工藝流程

相比其他污水類型而言,水產養殖廢水成分相對簡單些。盡管如此,還是建議設置較為完善的處理工藝,即“預處理-人工濕地-后處理”的成套工藝。

2、預處理設施選擇

一般而言,預處理方式的選擇需結合廢水理化性質和人工濕地類型等確定。目前,常見的有格柵、物化強化、浮動生物床等方式。例如,當養殖廢水SS(懸浮固體)含量過高時,可選擇沉淀池進行初步處理;當廢水溶解氧含量較低時,可配置曝氣裝置。不過,就水產養殖廢水特性而言,一般都不會存在上述情況。因此,在預處理工藝階段,設置簡單的格柵、靜水沉淀池(調節池)即可。

3、人工濕地單元設計

1) 類型選擇

根據水流流動方式,人工濕地可劃分為表面流人工濕地、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和垂直潛流人工濕地。

基于上述三種人工濕地的廢水流向的不同,它們的廢水處理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實際修建時需結合其水力參數和去除效率擇優選擇。由下表可知,污水接納能力為垂直潛流人工濕地>水平潛流人工濕地>表面流人工濕地;但是水力停留時間卻以表面流人工濕地最長,常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也存有差異。綜合考慮,開展水產養殖廢水后處理時,建議選擇水平潛流人工濕地。

2) 物理尺寸確定

潛流式濕地: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單元的面積宜小于800m2,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單元面積宜小于1500 m2。其中,潛流濕地長寬比應控制在3:1以下,長度常為20-50m,水深宜為0.4-1.6m,水力坡度宜為0.5-1%

表面式濕地:濕地長寬比應控制在3:1-5:1之間,水深宜為0.3-0.5m,水力坡度宜為0.5%。

3) 基質選擇

根據基質的機械強度、比表面積、穩定性、孔隙率等因素確定。同時,合理選擇粒徑范圍,且孔隙率控制在35%-40%。在實際選用時,可選擇針對性功能性的基質以高效處理氮磷效率,比如,礫石、沸石、石灰石、陶瓷等。

4) 植被種植

植被種類:選用耐污能力強、根系發達且抗病害能力強的本土植被。潛流式濕地可選擇蘆葦、蒲草、水芹、水蔥、菖蒲等;表面式濕地建議選擇燈芯草、菖蒲等挺水植物和鳳眼蓮、睡蓮等浮水植物。

種植面積:挺水植物種植密度多為9-20/ m2,浮水和沉水植物種植密度多為3-9/ m2。

土壤選擇:松軟黏土、壤土,厚度20-40cm區間。

4、后處理設置

根據后端要求水質排放標準確定是否設置后續措施。比如,消毒池的配置。

5、結語

人工濕地的設計過程中,需要綜合考量因素較多。按照前文講述內容,綜合規劃全局,重點設計濕地功能單元,是能夠在把控好人工濕地處理能力的同時,也注重其所隱含的美學效益,實現綠色生態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