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殺蟲還是先滅菌?"這是最近幾年以來困擾很多養魚人的一個問題。
一直以來,水產界針對魚病控制手段最盛行的是“先殺蟲后滅菌”的做法,但不知具體是什么時候(有人說大約是2013年前后)又有人提出了相反的“先滅菌后殺蟲”的說法,是否"嘩眾取寵"還暫不得知。不過,先來看看這兩種(先殺蟲后滅菌、先滅菌后殺蟲)立場(或手段)的論述,其實,看了之后才從中可以悟出:并不能說某一方的論述就是錯的,其中一種的論述在某一條件情況下皆是有理的。
先殺蟲后滅菌
先滅菌后殺蟲
隨著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和水平提升,飼養密度是不斷擴大的,相應的投喂量也在逐漸增多。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底部有機物增多,從而導致底部有機質腐敗、氧化,形成各種有害物質,底部環境往往是處于極度缺氧的狀態,氧債不斷加大,水質惡化的機率也在不斷的升高,患病的復雜程度也趨于更加復雜化。
在上述的不良環境下:
第一,魚類的體質是極其脆弱的,尤其是肝膽問題較為嚴重,免疫力下降,使用殺蟲劑本身對于魚類是不利的,有時候過大劑量使用殺蟲劑,更會加大對于魚類的應激性反應,導致魚類出現應激性死亡。
第二,任何殺蟲劑或者消毒劑的使用,很大一部分會抵消水體還原狀態,提高水體氧化還原電位,這樣,就會使得殺蟲劑實際使用劑量不能滿足殺蟲需要,使得殺蟲效果減弱。
第三,在很多情況下,引起魚類爛鰓的關鍵因素包括水體環境和寄生蟲寄生,所以,如果寄生蟲不能被很好地殺死,最后導致爛鰓病無法痊愈,這也是魚類疾病難以控制的關鍵所在。
"先滅菌后殺蟲"的理由是:高產池塘底部一般都存在有"氧債",會迫使水體的還原性不斷加大,因此,盡可能消除水體的還原狀態并提高水體氧化還原電位,是殺蟲消毒前應該做好的首要工作。因為一般的消毒劑都是帶有氧化性質的,所以在殺蟲前處理好水質或者提前殺菌,可能對于殺蟲的效果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魚在染上蟲患的時候體質會下降,會分泌大量的粘液來保護自己,過多的粘液其實會影響殺蟲消毒的效果。先行處理水環境或者采用氧化劑的作用體現在:
首先,可以盡量消除影響用藥的各種外部因素;
其次,對于魚的刺激性和應激性會減少;
再次,魚出現寄生蟲感染的同時往往也會繼發細菌感染,治病殺菌放在前面,可能對于魚類體質的恢復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先殺菌"對于之后的"殺蟲"可能會起到增效作用,實際上殺蟲消毒只不過是一前一后的問題,并不影響殺菌的效果,但是先殺菌,對于疾病防控應該更有優勢。
蟲多就先殺蟲,蟲少就先殺菌,"蟲菌雙殺"當然更好
“先殺蟲還是先滅菌?"這個和平常說的"媽和妻子落水先救誰?"似乎很相雷同,答案似乎可以是單項選擇題或者是雙項選擇題甚至于又是多項選擇題,因為:
單項選擇題---只能救一人,誰離得近誰好救就先救誰,就碰運氣了。
雙項選擇題---媽和妻子都是至親,都該施救,最好都能救起來,盡最大努力吧。
多項選擇題---在迫不得已的危急情況下,先要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能救則救,不能救則罷,并不是沒有孝心也不是沒有夫妻感情,天不遂人愿也是無奈之舉,如果自身都難保了,再去冒險施救有可能會"一窩端"。
綜合上面的論述,結合魚病的不同病種,大多數的魚病發生都有一個最主要的病源(蟲、菌、水、料,還有病毒,氣候,等等)所引起的,抓住主要的病源而放緩次要的,應該視具體情況的不同來具體分析而采取不同的策略施治:
蟲菌雙染,事不宜遲,蟲菌雙殺,刀砍斧切。現代科學已較發達,魚藥有單一制劑的也有復方配劑的,有殺蟲藥,也有殺菌藥,還有"蟲菌雙殺","菌毒雙殺"的魚藥。很多魚藥本來就兼具殺蟲、滅菌,甚至還同時調水等多功能,在施治時,精心挑選多功能藥物(大多是非單一制劑,購藥時可向魚藥商提出)投用治療就會事半功倍。
作者原來還有一個笨辦法,曾經在一天之內上午、下午分兩次投用不同的(殺蟲、殺菌)藥物救急,也收到了一定的治病效果,但因為兩次投藥間距時間太短、千萬要注意要按標準用量使用,并且還要注意藥物之間是否有相互抵觸(拮抗)的作用。此例僅是舉例而已,切不可草率模仿。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www.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