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蝦蟹混養實戰技術:河蟹肝胰腺壞死原因及預防控制措施

 

近幾年來,由于小龍蝦市場走俏,在江蘇的很多地區,養殖戶在蟹塘內套養小龍蝦,形成了“以蟹為主、以蝦為輔”的池塘化蝦蟹混養模式,雖然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也造成近兩年來河蟹、小龍蝦的大規模發病,養殖風險越來越大。就洪澤當地來說,蝦蟹混養的塘口這兩年河蟹發病趨勢越來越明顯,蝦蟹發病的時間也越來越形成了季節性提前,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一、從時間上看——蝦蟹混養

塘口發病的時間點

2018年,就洪澤區來說,筆者在5月中下旬就開始走訪三河鎮的各養殖塘口,特別對蝦塘混養塘口、稻蝦綜合種養進行關注,小龍蝦在5月上旬就開始陸續出現死亡,單一小龍蝦養殖塘口出現了4個暴塘現象(即塘口內小龍蝦在一星期內死光),而蝦蟹混養塘口也在此時出現小龍蝦極個別死亡現象。在5月中旬,有13戶蝦蟹混養塘內河蟹開始出現死亡,從發病到死亡為20天左右,每天死亡數量12/畝不等,并逐漸增加,在6月中旬-7月底達到死亡高峰,每天可達515/畝, 8月初基本結束。據筆者和養殖戶現場調查發現,前期發病的基本上都是準備脫三殼或剛脫三殼的蟹,在80125/只,7月達發病高峰的,都是在脫四殼前后。所有發病死蟹塘口(包括前期的13戶死蟹塘口),在河蟹出現死亡現象之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死小龍蝦現象。筆者和上級水產部門經過這兩年實地調查,總結出所有發病的蝦蟹混養塘口,都是先出現死蝦然后出現死蟹情況。去年蝦蟹混養塘口前期發病期是在6月中旬,高峰期在78月;今年5月中旬即有發病,高峰期在6月中旬-7月底,在時間上較上年出現了提前,同時河蟹的病死率較高,達50%以上,較往年趨高20%以上。

二、從發病塘口看——蝦蟹混養塘口

病蟹癥狀及病因

病蟹行動遲緩,活力非常差,外觀有少量污物附著或臍部接近排泄口處有銹斑、少食,體內無積水,肝胰腺淡黃色發白,個別病蟹肝胰腺呈糊狀,經過這兩年送樣給區水生動物疫控中心檢測,檢測致病性嗜水氣單胞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檢測結果均為陽性,從病理上看應為原發性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所致,即肝胰腺壞死。

三、從致病源頭上看——

養殖現狀

我們洪澤區蟹塘套養小龍蝦歷史已經有6年以上,前期產量低、病害少,隨著小龍蝦市場的火爆,當地養殖戶因利益驅使,圖省力省錢,從清塘時小龍蝦沒有清殺光到清塘時不殺塘內小龍蝦,留其自行繁殖,使得河蟹養殖塘內小龍蝦的密度越來越大,現在蟹塘內小龍蝦畝產可達50150千克。就今年梁成偉13畝的河蟹塘,至716日,小龍蝦已經賣了5萬多元。暴利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占據了蝦蟹混養者的理智,高密度不合理的養殖造成了養殖環境的不斷惡化。而造成病害的有害菌是水質越差,越易滋生,蟹肝胰腺壞死是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所致,弧菌是需氧兼性厭氧菌,耐低溫和堿,水質越惡化,弧菌越易暴發,導致蝦蟹病害發生的時間和規模提前化、擴大化,病害的致死率達到異常化。

四、從養殖過程看——

病害如何發生

1.蝦蟹混養的養殖戶每年對塘內小龍蝦不清殺光,留著打洞翌年自繁蝦苗,造成清塘殺菌不徹底,殘留有害病菌。

2.近幾年小龍蝦市場走俏,因利益驅使,河蟹養殖戶在蟹塘內套養小龍蝦的養殖過程中形成“顧前不管后”的現象,導致河蟹塘內小龍蝦的密度過高,再加上1000/畝的扣蟹及搭配魚類,形成密度過飽和,投喂的殘渣、大量的排泄物等造成水體環境自身凈化及承載力負荷,導致塘內水質長期不達標、不斷惡化,滋生弧菌及其他有害病菌。

3.因蟹塘內的養殖密度較高,小龍蝦、河蟹攝食活動頻繁,造成水草斷草、漂草,池塘底部有機質、有害物質大量存在與滋生,形成水草爛根、腐敗等現象,引發塘內水質不斷惡化,滋生弧菌及其他有害病菌。

綜上所述,經過這兩年的調研摸索,筆者認為蝦蟹混養現狀危在旦夕,小龍蝦、河蟹較正常發病季節提早發病與養殖現狀息息相關。

五、如何做好蝦蟹混養中的疾病預防,

總結如下幾條措施

1.徹底清塘消毒。用生石灰150千克/畝兌水全塘潑灑進行徹底清塘,在養殖過程中定期對水體消毒,用碘制劑如聚維硐碘300500毫升/畝或氯制劑如二氧化氯500/畝兌水全池潑灑消毒。

2.合理調整放養密度,控制小龍蝦的數量。

3.定期換水,調節水質,進行池塘改底、解毒,可用護底寶500/畝全池干撒改底,效果較好,營造河蟹、小龍蝦良好的生活生長環境。

4.對水草進行疏密打頭,控制水草數量,可用護草藥物對水草進行養護,預防水草漂草、斷根及高溫腐敗而影響水質,降低塘內水體耗氧。

5.針對河蟹肝胰腺壞死的弧菌性疾病提前預防,治弧菌的前提是:定期對水體消毒殺菌、調水改底,可有效減少弧菌數量、減少發病,在做好以上14項工作的基礎上,定期用制弧菌素如弧菌克星200300/畝或弧克500/畝兌水全池潑灑進行預防,可抑制弧菌性疾病的發生,同時內服保肝護膽的藥物如蟹病康等,以保證河蟹內臟器官健康,預防病害發生,提高養殖效益。

以上是根據這兩年針對蝦蟹混養中存在問題的總結與實踐措施,在今年的養殖中也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做好以上幾點工作的養殖塘口至目前為止,未發生一例死蝦死蟹,廣大養殖戶可結合自己養殖的實際情況進行處理,要把握關鍵時期,提前做好預防,防重于治,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蝦蟹混養過程中死蝦死蟹的現象,防止病害提前化、規模化和擴大化的發生。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蝦蟹,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