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鱸即大口黑鱸,分類學上屬鱸形目、太陽魚科、黑鱸屬。原產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種肉質鮮美、無肌間刺、生長快、易起捕、適溫較廣的肉食性魚類。我國廣東于1983年引進,1985年人工繁殖成功,逐漸成為名優養殖品種。2010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白俊杰研究員團隊育成新品種大口黑鱸“優鱸1號”(品種登記號:GS01-004-2010,以下簡稱“優鱸1號”)并得到廣泛應用。
一、加州鱸養殖分布情況
據統計,2016年我國淡水鱸魚(主要為加州鱸)養殖產量37萬噸,主要集中分布在廣東、江蘇、浙江、江西、四川、福建等6省份,占全國產總量的92%以上,其中廣東占62%以上。加州鱸養殖分布具體如下。
廣東:養殖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主要為池塘精養。通過調研,2016年廣東的養殖面積有8萬畝,產量為23.5萬噸。其中佛山的順德區池塘養殖加州鱸有3.3萬畝,主要分布在勒流、杏壇、樂從、龍江和均安等鎮。
佛山市南海區有2萬多畝,主要分布在九江鎮。順德和南海兩地加州鱸的平均畝產在3噸左右,最高產量高達6噸,據此推算,僅順德、南海兩區加州鱸養殖產量近20萬噸。
江蘇:養殖主要集中分布在南京、蘇州兩市,主要是池塘養殖。之前河道湖泊網箱養殖面積較大,但由于環境保護的原因,網箱養殖已大面積減少。通過調研,蘇州市吳江區池塘養殖加州鱸有3萬多畝,南京市高淳區和溧水區有1.5萬畝左右,平均畝產在1噸多,據此推算,總產量約4萬噸。
浙江:養殖主要集中分布在杭嘉湖一帶。據介紹和資料顯示,僅湖州池塘養殖加州鱸在2萬畝以上,養殖水平與江蘇相當,因此,浙江加州鱸產量應在3萬噸以上。
此外,江西、四川過去網箱養殖加州鱸都較多,現在基本上網箱養殖都已退出。目前,江西沒有集中的養殖區,實際產量并不多;四川池塘養殖集中分布在成都、綿陽、德陽、攀枝花等市,平均畝產在1噸——1.5噸,實際總產量在3萬噸左右;福建養殖規模很小,處于試養階段,主要集中在漳州市郊區一帶,而且為從臺灣引進的苗種。
二、良種“優鱸1號”應用情況
加州鱸苗種生產原來主要集中在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九江鎮是全國知名的淡水魚苗生產基地,加州鱸魚苗生產量接近40億尾,約占廣東全省生產量的75%,占全國生產量的60%。在“優鱸1號”新品種推廣前,加州鱸苗種生產主要是各繁育場從養殖池塘中銷售剩余的商品魚中選留親本繁育苗種,種質退化嚴重,苗種質量難以保障。
“優鱸1號”是由珠江水產研究所和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農林服務中心聯合選育的品種。該品種是以國內4個養殖群體為基礎選育種群,采用群體選育的方法,以生長速度為指標,經5代連續選育而成,生長速度比普通加州鱸快17.8%——25.3%。
自2010年審定公告發布以來得到了廣泛推廣應用,有力的促進了加州鱸產業的發展。據介紹,九江鎮農林服務中心是“優鱸1號”的研發單位之一,對本地的加州鱸魚苗場進行了較好的質量監控,九江本地孵化加州鱸的魚苗場有20——30家,年生產魚苗接近40億尾,用的基本是“優鱸1號”品種。
在江蘇,2013年以前,蘇州市吳江區放養的加州鱸苗種主要來自廣東佛山市,本地自繁自育苗種很少。2011年蘇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與珠江水產研究所合作引進“優鱸1號”進行養殖試驗;2012年合作建立“優鱸1號”苗種繁殖基地,2014年至2017年分別繁殖“優鱸1號”苗種0.7億尾、2.1億尾、6.1億尾、10.6億尾,打破了加州鱸苗種需要依靠廣東引進的格局。
其中2017年蘇州聚福水產有限公司銷售“優鱸1號”水花3.8億尾,蘇州市未來水產養殖場銷售“優鱸1號”水花1億多尾。目前吳江區“優鱸1號”覆蓋率已達到90%左右。南京市溧水區2013年也從蘇州市引進了“優鱸1號”進行繁殖和養殖。
在浙江,原來加州鱸苗種要么是從廣東購進,要么就是養殖戶自繁自育。湖州湖旺水產種業有限公司在湖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指導下,2013年與珠江水產研究所建立了技術合作,2014年開始引進“優鱸1號”親本生產苗種,由于“優鱸1號”生產速度、抗逆性優勢明顯,養殖戶由第一年的不認可到第二年的搶著要。
湖旺公司生產“優鱸1號”苗種2015年達到2.12億尾,2016年3.5億尾,2017年5億尾,除滿足當地養殖需要外,還供應到江蘇、湖北、四川、安徽、山東等地,成為全國最大的“優鱸1號”苗種繁育場之一。
因此,“優鱸1號”良種自審定公告以來得到了廣泛推廣應用,目前在全國的廣義覆蓋率應有80%左右。
三、加州鱸的生產管理
(一)養殖方式
加州鱸養殖主要采用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兩種方式。十八大以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紛紛列入地方政府重點工作日程。受環境約束影響,網箱養殖受到嚴格控制并逐步予以清除。因此,目前加州鱸主要是池塘養殖,而且以單養為主。
加州鱸在廣東是高密度精養,投苗密度在5000尾/畝——12000尾/畝之間,是高投入高產出模式。在江蘇、浙江等其他地方基本都是中密度養殖,如蘇州市平均畝放養已馴食的大規格魚種(7cm——12cm)2000尾——3000尾,套養大規格花白鰱魚種25尾——45尾+黃顙魚魚種300尾或大規格花白鰱魚種80尾+鯽魚魚種150尾。
近兩年,在江蘇、浙江等地已經開始采用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及與河蟹混養模式養殖加州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池塘養殖加州鱸基本上都是傳統用水方法,即養殖廢水直排。每個生產周期過后會進行排水,一年一次。除非有水質惡化,魚體發病等情況會進行換水,平時大多以調節水質為主,很少換水。
(二)飼料使用
加州鱸屬肉食性魚類,目前各地在養殖中投喂的飼料仍然以冰鮮幼雜魚為主,同時結合投喂部分配合飼料。在廣東,苗種階段轉食后先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達到100g/尾規格左右后,逐漸改喂回冰鮮幼雜魚。也有少部分傳統池塘養殖戶全程投喂配合飼料的。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及與河蟹混養模式都是投喂配合飼料。
浙江省2016年先于全國在全省啟動了配合飼料替代冰鮮幼雜魚工作。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在廣東、江蘇、浙江和四川大多數養殖場已開始采用配合飼料養殖加州鱸,全程采用配合飼料養成技術上已沒有問題,在珠江三角洲生產和推廣加州鱸飼料的企業就有30多家,飼料銷量在4萬噸左右。
(三)病害情況
隨著時間推移,加州鱸養殖病害問題也越來越顯現。現在加州鱸發病的時間越來越長,治療成本越來越高。通常情況下第一年養殖的新塘養殖效果較優,第二年易出現病害。加州鱸病害主要是三類:一是蟲害,有車輪蟲、杯體蟲、斜管蟲(季節性出現)、孢子蟲等;二是細菌性疾病,有爛鰓、腸炎、癤瘡、潰瘍(爛身)等;三是病毒性疾病,如虹彩病毒病。
最近兩年爛身病和孢子蟲害常常并發,難治療,一般每天每口池塘會有十幾尾魚死亡,如果連續幾天出現上百尾的死亡,養殖戶一般就會選擇賣魚清塘了。今年普遍反映,一是在魚苗轉食階段病害(“白身病”)死亡較嚴重;二是池塘養殖階段,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加州鱸養殖區,很多池塘50——150克/尾的加州鱸死亡嚴重,每天死亡一兩百尾的池塘很常見,病魚組織樣品PCR檢測到虹彩病毒特異性基因片段。
四、加州鱸商品魚銷售情況
加州鱸商品成魚都是鮮活銷售,而且近10年來市場行情相當穩定,效益一直不錯。據了解,在珠江三角洲養殖加州鱸,如果鮮魚出塘價低于17元/kg,養殖就會虧損。蘇州市當年養成上市(70%)為主的一般養殖成本15元/kg——16元/kg,出塘價21元/kg——25元/kg,留塘的1齡魚種合并后養到第二年開春再上市銷售;翌年上市為主養殖至翌年4月——7月份銷售,養殖成本24元/kg——26元/kg,出塘價28元/kg——36元/kg。
一般來說,加州鱸在年底和下年初集中上市季節價格相對低,5月——10月的淡季價格就高得多。今年7月底8月份(淡季),各地加州鱸出塘價在30元/kg——46元/kg不等。據全國水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采集系統監測,2010年至今,加州鱸市場銷售平均價格均在20元/kg以上,最低的2010年1月份為20.3元/kg,最高的今年8月份為44.5元/kg。
加州鱸是典型的產地養殖全國配送的品種,幾年來養殖產量不斷上升,銷售市場相對穩定,得益于發達的活魚物流行業。如廣東何氏水產有限公司開發的遠程活魚運輸技術,2000千米的運程只需30多小時,成活率在95%以上,運輸成本每千克只要1.5元——1.8元。
據介紹,該公司目前年配送加州鱸3萬多噸,建立的鮮活魚銷售網絡遍及北京、上海、福州、南京、鄭州、西安、昆明、成都、長沙等國內50多個城市。
五、加州鱸養殖綠色發展問題探討
(一)良種選育和推廣
在“優鱸1號”推廣以前,加州鱸養殖普遍存在種質退化的問題,表現為魚的體弱,生產速度變慢。在廣東,當年早苗養殖到年底上市時只有400g/尾——500g/尾,現在養殖“優鱸1號”9月或10月份就陸續達到400g/尾的上市要求,年底普遍達到500g/尾——600g/尾。
在江蘇、浙江推廣“優鱸1號”后養殖戶普遍反映生長速度明顯提高,原來只有20%以上可在當年達到上市規格,“優鱸1號”則可以達到80%以上甚至100%在當年上市,生產效益明顯提高。總體來看,“優鱸1號”的推廣普及,對加州鱸養殖的平穩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也極大提高了產業的良種化水平。
“優鱸1號”新品種在普及過程中也面臨著考驗。
一是品種知識產權難以得到保護,由于“優鱸1號”是用傳統群體選育方法選育的新品種,養殖后的加州鱸可以用于留種生產。
二是繁育用親本選用不盡規范。雖然珠江水產研究所制定了《大口黑鱸“優鱸1號”繁殖和制種規范》《大口黑鱸“優鱸1號”大規格苗種培育技術操作規程》,但真正與珠江水產研究所合作并按規范規程生產親本、苗種的在廣東有3家,江蘇有3家,浙江、湖北和天津各1家,其余大部分繁育場也都打著生產“優鱸1號”的牌子,但沒有受珠江水產研究所的監控,其苗種質量參差不齊,給良種推廣留下了隱患。
“優鱸1號”推廣至今已有7年,由于正規生產“優鱸1號”的場家有限,部分育苗場家不規范生產等因素,致使有養殖戶開始反映“優鱸1號”的種苗質量不穩定,難以適應加州鱸養殖生產的需要。加之近年用人工配合飼料養殖加州鱸技術的突破和推廣,在不久的將來人工配合飼料養殖取代目前冰鮮幼雜魚養殖已成必然,開發適合人工配合飼料養殖的新品種勢在必行。
可喜的是,珠江水產研究所正在聯合佛山市三水白金水產種苗有限公司、江蘇帥豐集團、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蘇州金澄福漁業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賚貝漁業有限公司等單位開展加州鱸新品種新一輪選育。但是,從國家層面上還缺少資金投入支持。
建議:一是從國家層面落實水產良種選育和生產扶持政策,支持新品種選育開發和推廣;地方政府對良種生產企業在設施改造上也應給予政策資金支持。二是加快推進《漁業法》《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等的修訂,重點調整對苗種生產經營的管控內容,推進合法組織苗種生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障苗種生產優質優價。三是促進育種、擴繁、推廣等單位組建育繁推產業聯盟,加強行業自律。
(二)養殖模式
加州鱸養殖基本上仍然沿襲傳統養殖模式,而且是中高密度養殖,雖然養殖過程中極少排放養殖廢水,但在清塘時或是遇到突發變故時,如嚴重病害、惡劣天氣水質惡化等仍然是直排直放。
特別是目前仍占主流的冰鮮幼雜魚喂養模式,勞動強度大,養殖環境差,藍藻泛濫,導致病害頻發,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由此可見,加州鱸養殖模式與綠色發展的要求相去甚遠,是難以可持續的!
建議:探索集成生態健康養殖新技術新模式,開發良種配套苗種培育、商品魚養成的綠色養殖模式。目前可供參考的有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集裝箱循環水養殖模式,這兩種模式能確保不往池塘外排放養殖水。
還有江蘇帥豐集團開發的鱸魚螃蟹混養“三一模式”,即畝產螃蟹50kg、鱸魚1000kg、畝純效益10000元,養殖用水只進不出、零排放,養殖池水體通過種植水草,達到水質自我調控、自我凈化。
(三)飼料與病害
加州鱸養殖飼料仍以冰鮮幼雜魚為主,原因有二:一是冰鮮幼雜魚養殖效果確實較好且相對穩定,同時價格相對便宜;二是市場配合飼料品種繁多,質量參差不齊,有的養殖戶反映,全程使用配合飼料養殖時間會增加15天——20天,有的魚肝脾還有變異。
用冰鮮幼雜魚做飼料會引發兩大問題,一是冰鮮幼雜魚質量不可控,易導致成品質量安全風險,同時,其在水中腐化溶解嚴重污染水質,造成環境污染,還容易引發病害;二是嚴重破壞自然水域漁業資源養護。
加州鱸本來是一個抗病力較強的品種,但在追求高效益驅動下,高密度養殖,加上種質、飼料、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病害也日顯趨重,今年的“白身病”、虹彩病毒病多發重發就是例證。
建議: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把“積極推廣配合飼料,引導養殖環節減少冰鮮幼雜魚使用”列為漁業資源保護重點工作之一。因此,加州鱸養殖推廣使用配合飼料是大勢所趨。
一是選育出更加適合投喂配合飼料的加州鱸新品種。目前,珠江水產研究所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可喜進展。
二是加強加州鱸苗種、成魚養殖專用配合飼料的研發,并逐步制定國家標準。目前,江蘇帥豐集團已研發出飼料系數為0.9的加州鱸飼料,需進一步驗證和推廣應用。
三是加大配合飼料市場監管,減少直至杜絕偽劣飼料。四是針對病害加重趨勢,組織有關科研單位對加州鱸病害進行深度研究,提出預防預警對策措施,降低養殖風險。
(四)市場風險
近10年來加州鱸養殖保持持續平穩發展,養殖戶很少有虧本的,效益也相當可觀。也正因為如此,其養殖規模有逐年擴大趨勢,尤其是在當前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一些省份和地區把它作為調優養殖品種之一加以支持,如河南擬將“優鱸1號”作為漁業調結構的主要品種,南京市溧水區政府將“優鱸1號”養殖列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點工程。
但是,加州鱸市場目前僅靠鮮活銷售,一旦產品過多,市場開發又跟不上,勢必會出現價賤傷漁民的狀況。同時,在商品活魚運輸過程中也存在添加物質引發質量安全的隱患。
建議:一是要根據當地市場行情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切忌盲目擴大生產規模。二是研究開發加州鱸加工產品,延伸產業鏈,擴大市場需求。三是加強商品活魚運輸過程的監管防范質量安全風險;組織專家專題研究商品活魚運輸過程中有的單位添加的不明物質,查清本源。
綜上所述,加州鱸養殖綠色發展應注重把握以下幾個關鍵節點:綠色新品種(適合投喂配合飼料)、綠色開口配合飼料及良種培育配套技術、綠色養成配合飼料及養殖模式、綠色商品活魚運輸技術、綠色加工食品及市場等開發應用,貫穿其中的還有綠色的養殖病害防控、產品質量安全追朔、品牌建設等。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www.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