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養殖魚類病害的防治,著重強調“防重于治”。養殖魚類生活在水中,通常情況下其體質狀況不易觀察到,這對及時發現患病個體井進行防冶造成一定的困難;其次,魚患病后,大多數失去食欲,不吃食,藥物難以按要求的劑量進入其體內。
所以,對養殖魚類的病害防冶重點應放在預防和控制方面,冶療只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樸授措施。采用的“健康養殖管理措施如下,供大家參考。
1.合理放養健壯和不帶病原的苗種
合理的放養密度是在有限的空間內使某一種類的養殖密度減少,這樣便減少了同一種類接觸傳染的機會。投喂優質配合飼料,如投喂生餌,應事先進行傳染性病原檢查或消毒,并保證其鮮活。
2.保證充足的溶解氧
水產養殖動物對于氧氣(溶氧)不僅表現在呼吸直接的需要,而且還表現在其環境上的需要。保持養殖水體中溶氧在5.0毫克/升以上,不僅是預防養殖動物病害的需要,同時也是保護養殖環境的需要。
3.不濫用藥物
有些藥物,例如抗菌素,如果經常使用就可能使病原菌產生抗藥性和污染環境。因此不能有病就用抗菌素,應在正確診斷的基礎上對癥下藥,并按規定的劑量和療程,選用療效好、毒副作用小的藥物。
4.降低應激反應
由于人為(如水污染、投飼的技術與方法)或自然(高溫、缺氧等)因素的影響,引起養殖動物的應激反應。如果應激反應過于強烈,或持續時間較長,養殖動物就會能量消耗過大,使機體抵抗力下降。為水中某些病原生物對宿主的侵襲創造有利條件,最終引起疾病的感染甚至于暴發。因此,在養殖過程或養殖系統中,創造條件降低應激,是維護和提高機體抗病力的措施。
5.實施消毒措施
(1)苗種消毒:可用50毫克/升PVP-I(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或10~20毫克/升高錳酸鉀或10~20毫克/升漂白粉等藥浴10~30分鐘。藥浴的濃度和時間根據不同的養殖種類、個體大小和水溫靈活掌握。
(2)工具消毒:養殖用的各種工具,例如網具、塑料和木制工具等,常是病原體傳播的媒介,特別是在疾病流行季節。因此,在日常生產操作中應做到各池分開使用 如果工具數量不足,可用高錳酸鉀或漂白粉等浸泡。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行使用。
(3)飼料消毒:投喂的配合飼料可以不進行消毒;如投喂鮮活餌料,應以100~200毫克/升漂白粉浸泡消毒5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投喂。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www.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