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從事水產近30載,從未停歇的“土專家”彭振:凌晨3點赴塘頭救魚

人常說“醫者父母心”!在廣東茂名市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中心,也有這樣一位“漁醫”,他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急養殖戶之所急,曾凌晨3點披星戴月地趕往山區養殖場救魚,也曾一天跑78個養殖場看魚病開“處方”……

他,就是彭振,一個扎根基層,從事水產近30年的老專家。據了解,彭振從事水產這么多年,有50%的工作時間都在基層,當地養殖戶對他都非常熟悉且敬重,尊稱他為“土專家”。

 

彭振

201795日,在廣東省水生動物病害防治技能競賽中,彭振榮獲個人競賽二等獎,這是性格低調的他第一次獲獎。這一獎項,不僅證明了他高超的水產品檢驗檢疫水平,更體現了他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專業的技術能力。

從事水產近30載,從未停歇

抱著興趣、帶著知識,彭振的水產道路走得還算順利。19891月,彭振畢業于廣東水產學校,一畢業便到茂名市農業生態試驗場擔任技術員,主要負責四大家魚和羅非魚的養殖技術指導。1995年,他出任茂名市海水養殖試驗場的場長,累積了很多寶貴的經驗。1996年,彭振開始自己創業,承包魚塘一試身手。之后又去了監測站工作。20163月,茂名市海洋與漁業局將彭振調至茂名市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中心。

在現單位里,彭振主要負責三項工作:無公害水產品認證和監管、水生動物疫病防治新技術和水產新品種示范、推廣。盡管工作繁忙,彭振也常抽空走訪基層與養殖戶聊天,為的就是能夠更充分的了解病害走向,過程中他還不忘向養殖戶推廣病害預防的相關知識技術。

茂名市是全球最大的羅非魚生產基地,市內養殖戶大多主養羅非魚。然而,羅非魚的鏈球菌病一直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彭振接觸最多的病害也是鏈球菌。如何判斷鏈球菌呢?彭振告訴《海洋與漁業》記者,首先,觀察病魚的外部特征,患有鏈球菌病的魚嚴重時會表現為魚眼突出、魚鰭出血等癥狀;其次,解剖病魚,發現肝臟腫大、發白,膽囊變大、膽液顏色變淺等;最后,仔細詢問養殖員,了解投料情況以及往年是否是類似情況出現。當病情被確認后,彭振立刻給出“處方”以解燃眉之急。

對付鏈球菌病

對付鏈球菌病,有三道殺手锏:減料、降溫、服藥。

減少投料,將每天投喂兩次改為一次,投料量以一小時吃完為標準;

降低溫度,將水溫盡量降至30℃以下;

服用中草藥,將三黃粉拌料喂飼。

彭振表示,控制水溫是預防羅非魚鏈球菌病的關鍵,他們發現春、冬季極少出現羅非魚鏈球菌病的情況。其實,鏈球菌廣泛存在于水體當中,因為春、冬季水溫較低不易發病,夏季水溫高,發病率較高。防治此病,可通過加水以達到降低水溫的作用,由2米水深增加至3.5~4米。“其實,預防才是最關鍵的。”彭振說。

常年奔赴一線,卻是滿滿的幸福感

從事水產行業著實艱辛,作為一名“水產醫生”更是承載著千千萬萬養殖戶的期待與信任,每一次“出診”都能救“魚”無數,背著壓力也收獲成功的喜悅,彭振多年來堅守在基層前線,一刻也不敢懈怠。他經常下鄉,50%的工作時間都在基層,最高峰試過一天跑7~8個養殖場。是什么力量讓他一直這樣堅持?彭振是這樣說的,“我是農民出身的,小時候吃得的苦多,對比起以前的條件,我感覺現在已經很幸福了”。

回憶起以往的歲月,彭振都是透著滿滿的幸福感,有一次經歷讓他至今難以忘懷。

那是20007月中旬的某天,凌晨三點彭振所住的房間傳來一個刺耳的鈴聲,在電話的那邊一個養殖戶語氣十分急促,由于停電,自家魚塘出現了“浮頭”。

刻不容緩,彭振獨自開起了摩托車,在曲折的山路上顛簸了十來分鐘后達到目的地。經過初步交談和觀察,他二話不說便從自己的養殖場調過來5臺增氧機和一臺抽水機,由于當地的電壓不穩定,經過不斷的調整后,魚塘終于恢復了正常,這時已經是早上7點多了。

問題得到解決后,彭振仍留在現場,他說,“不能救完魚就走,要把知識教給養殖戶,這樣才能避免同樣的情況再次發生。”原來,當年茂名正處于養殖羅非魚的熱潮當中,該養殖戶作為其中一個“追風”的人,事前沒有做太多的研究就開始養殖,為了得到一個好的收益,還采用高密度的養殖方式(4000/畝)。在這樣的密度下遇上停電,養殖戶卻沒有準備增氧機,因此造成了羅非魚大面積浮頭的情況。

“我自己養過魚深有體會,盡量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訴別人,讓別人減少損失,這沒有什么不可以說。”就是這份將心比心的精神,彭振與基層的養殖戶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他對于基層工作也有一種歸屬感和幸福感。

輪養或是未來防治魚病的一個方向

除了下鄉了解漁情,彭振還經常參加培訓,在授課講師、實操技術員、培訓班學生等多個角色中不斷來回切換,2016年,化州的農業技術推廣培訓班、同年茂南區鎮盛鎮某扶貧點的技術推廣工作、2017年的信宜水產養殖技能培訓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對于新爆發的疾病,他總保持一個敏銳的態度和學習的姿態,彭振介紹道,“就比如新近爆發的羅湖病毒,雖說目前主要在海南一帶發現,但我們會通過珠江水產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通過樣本等信息的交流,提早對病情進行掌控。”

病害檢測包括5大步驟

第一步,選擇觀察對象,在水體中選擇活動異常、懷疑帶病的魚,魚必須是患病但尚未死亡才具有研究的意義。

第二步,觀察病魚的外表,包括體表和鰓。第三步,對病魚進行當場解剖,一些大型的諸如寄生蟲均為肉眼可見。

第四步,鏡檢,將解剖后的樣品制作成裝片,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最后,若經過上述四個步驟仍確認不了病源,則將樣品帶回實驗室,由專業人員運用PCR技術進一步分析病因。

在多年的水產生涯中,彭振養過魚也養過蝦,搞過生產也做過科研人員,對于目前茂名羅非魚高密度、大面積、品種單一的養殖現狀,他表示,長時間采用這樣的養殖模式,必定會導致病害的爆發。彭振提出,輪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目前這種新嘗試已經在信宜市的一個養殖場中鋪開,原本純養羅非魚的改為輪養草魚,三年為一個周期,這或許是未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個大方向。”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彭振,水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