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區的草魚養殖,每年到了7、8月份,最大死亡的的并不是來自常見的季節流行疾病:如出血病、腸炎、肝膽綜合癥等。而是由于缺氧引起翻塘或浮頭后的體質變弱進而感染致病菌導致發病死亡。以及由于倒藻、轉水引起的急性缺氧再加上藻毒素大量產生致使魚類死亡。
那么為什么在湖北地區,每年的7、8月份會出現如此嚴重的缺氧現象呢。有人認為是養殖戶粗心大意;有人認為是密度過大;還有人認為是外源水不好,無法及時的換水、加水.....。筆者根據這幾年在湖北洪湖、仙桃地區做技術服務的經驗以及走訪客戶的過程中了解到其實并非以上幾種原因,至少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溫度
大家都知道湖北屬于華中,其氣候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天氣變化劇烈,降水年變率大,時空分布不均,自然災害嚴重,盛行風向隨季節更替明顯,夏季盛行偏南風;夏季空氣潮濕悶熱,一般比同緯度地區高出3-5°C左右;夏季(6-8月)降水集中,且暴雨頻繁。
而7、8月份是湖北地區最為炎熱潮濕,兩極分化最為嚴重的時間段。7月15號到8月初,氣候惡劣,暴雨頻繁,池塘水質清瘦無法正常肥水調水,8月初到白露左右又是炎熱干燥,水溫最高可達45°以上,而池塘常見藻類對溫度的要求。
① 綠藻:上限35℃,下限5~8℃,最適25~30℃
② 藍藻:最適28~35℃(或20~30℃)
③ 硅藻:新月菱形硅藻5~25℃,最適15℃,
由此可以看出,池塘中既適合花白鰱生長又不會產生大量藻毒素的有益藻
(綠藻和硅藻)對溫度的耐受上限比藍藻要少5-10°。
因為藍藻原生質有高的凝固點,這使其可在極高溫情況下適應,這是其在幾億年來的衍化和自然選擇過程中形成的。所以在7、8月份高溫季節池塘極易爆發藍藻。
具體的改善方案:科學使用專業配方的魚肥“活肥”來增加綠藻硅藻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少使用化肥,減少藍藻營養源。定期使用“水博士”降低水體ph值、穩定水質、補充碳源,為綠藻硅藻等有益藻類營造最好的營養源,彌補溫度的影響。
二、氨氮、亞鹽
在7、8月份,養殖高峰期,尤其8月份天氣穩定。大家開始大量投喂,大量下肥,都想抓住這段時間,使魚類能夠快速生長。這樣勢必造成池塘中殘餌糞便的大量積存。下肥不科學時也會引起大量的氮肥積存而無法吸收。這些大量的氮源在轉化循環過程中就會消耗大量的氧氣。致使出現缺氧、氨氮亞鹽居高不下的現象。有的養殖老板會找來很多速效降解藥劑進行潑灑處理,直觀和短時間看效果確實很明顯,但是卻無法解決草魚缺氧和發病的問題。筆者從07年入行,在各地見過許多種藥劑,有效果好的,有效果明顯的。但是也發現了一點小小的規律,就是越速效的,反彈也越快。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①與氨氮亞鹽可以反應的化學制劑。②可以使測試試劑失效的化學制劑。③把氨氮亞鹽吸附后沉入池塘底部。而這些方法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我們的每個池塘都是個小的生態系統需要通過生物鏈的不斷變化,來達到動態的生態平衡。池塘中的一切元素物質(包括我們養殖的魚)都不是無緣無故就到魚塘里來的,所以也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掉。而除掉這些元素物質的方法,要不就是排出池塘,要不就是把它消化掉(吃掉)轉化為另外的物質。對于氨氮亞鹽來說,大致有兩個生物鏈條:①氨氮亞鹽--有益菌--無機鹽--有益藻類--白鰱;②氨氮亞鹽--有益菌--浮游動物--花鰱。就是把有害的氨氮亞鹽最終轉化成了高價值的花白鰱的肌肉(蛋白質)。
想要如此轉化的有效方法應該是:①高溫季節科學的施用專業配方的魚肥(“活肥、黃金液、烏金膏”)。②定期施用有益菌種快速分解利用大量殘餌糞便、氨氮亞鹽,轉化為高價值的花白鰱肌肉。
三、池底大量有機物的底泥耗氧
底泥耗氧占到池塘生物耗氧量的70%以上,而魚類耗氧不到20%。上面我們講到,大量的殘餌糞便,沉入池底后在如此高溫情況下,就會快速的被各種菌種發酵分解。最先是好氧型的菌種分解,等氧氣不足時就由兼性微需氧型的菌種分解。等氧氣全部耗盡時,就由厭氧型的致病菌、有害菌種分解發酵。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如甲烷、硫化氫等毒害魚類,而這些厭氧菌也有隨時感染魚體的風險。
我們可以通過一種方法幫助池塘氧化分解底泥,減少底泥約10%的耗氧,這樣也是間接的增加了溶氧。再加上藻類的產氧,換水、增氧機的物理增氧。那么,水中的溶氧是絕對夠魚類用的了。
具體建議方案:定期使用(7-10天/次)強氧化性的、不可逆轉性的、低刺激抑菌型的“強效底凈”或“全效底改片”(全國專利產品)。
四、增氧設備的使用和配備
建議在高溫季節,中午開2-3個小時的增氧機,使上下水層能夠有效地進行上下交換,以減少晚上出現的氧債。
建議池塘多配備幾臺大功率增氧機,一般建議5-9畝/臺1500瓦的葉輪式增氧機,如果面積較大的建議安裝涌浪機或納米氧管道等底部增氧設施。
養殖規模較大,電壓不穩定或供電不方便的地區,建議組裝發電機組,50千瓦左右的發電機組/100畝。
當然,可能還有更多的導致湖北地區高溫季節浮頭的因素,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夠群策群力,讓我們共同為湖北的水產事業添磚加瓦,貢獻綿薄之力。 (作者:郭保芳)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www.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