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中旬進入梅雨期以來,江蘇省遭遇連續強降雨襲擊,多地發生嚴重洪澇,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組織專家編寫了紫菜育苗復產技術要點,供各地參考使用。
1、檢查水毀生產設施設備,及時修復
水災過后,對于有排水條件的蓄水池和沉淀池,要及時排水降低水位,防止漫塘。若外界水位高于池塘水位,應加強巡查,防止涌水、潰壩,有漏水點的,要及時封堵夯實;對于沒有排水條件或池塘水位即將(或已經)高出圩埂的,要用沙袋或泥袋增高圩埂。退水后及時對池埂要加高、加寬、加固,加強檢查,防止復潰。搶修好廠區內道路、進排水渠、電力設施等,確保道路暢通和正常供電、供排水。
2、做好病害防控工作
(1)盡量不使用洪災過后的外源水進行育苗生產。如確實需要,應做好消毒工作。洪澇后導致大量外源水及地表徑流水排入蓄水池,帶來各種有機質及致病菌,特別是嗜水單胞菌易大量繁殖,從而誘發細菌性病變。應及時對池塘水體進行消毒處理,適宜使用“二氧化氯”、“聚維酮碘“或“二溴海因”等高效低刺激的藥物對水體消毒。
(2)育苗室內受漏雨,水管滲漏等影響的,應及時修復相關設施設備,并更換經嚴格黑暗沉淀處理的培育海水。
(3)育苗室保持通風,每個育苗池每天保持一定的流水時間。每天巡查,及時發現病害。對發病貝殼要及時隔離處理。對于黃斑病、泥紅病這類危害較重的病害,應及時排掉池水,加入淡水處理1~2天,對培養池進行消毒處理,停止施肥,并在培養海水中施加1~2克二氧化氯/噸海水,能有效控制病害發展。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www.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