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黃魚養殖主產區為福建省,廣東、浙江少量養殖,山東零星養殖。據全國漁業年鑒統計,2014年我國大黃魚養殖產量12.79萬噸,其中福建11.45萬噸,占89.5%;廣東0.98萬噸,浙江0.35萬噸,山東0.0117萬噸;分別占7.7%、2.7%和0.1%。同比2013年,福建、廣東、浙江分別遞增13.9%、 2.1%、2.9%。詳見圖1:
圖1 2014年全國大黃魚養殖產量分布圖
2015年,全國大黃魚養殖漁情信息采集點保持10個總數不變,其中福建省采集點7個,分布在福建霞浦縣、福鼎市,原福建連江縣2個采集點因羅源灣養殖網箱拆遷退養,其采集點取消,變更至霞浦縣,霞浦縣新增2個采集點,養殖方式均為傳統浮筏式網箱;浙江省采集點3個,均分布在象山縣。2014年,福建省網箱養殖大黃魚的產量 10.6萬噸,占全省大黃魚養殖總產量的92.5 %,福建7個采集點所在的縣大黃魚網箱養殖產量占全省 31.6%。目前福建省大黃魚網箱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三沙灣、沙埕港等地,這些區域環境條件差異性小、采集點的生產情況代表性較強,采集點的信息基本可反映全國大黃魚網箱養殖總體漁情,以下漁情分析以福建采集點的數據為主。
匯總分析各大黃魚養殖漁情信息采集點的數據,綜合采集員所反映的情況,輔以相關信息的采集,獲取的漁情信息主要有:
一、生產形勢分析
1.養殖總體規模保持穩定,采集點養殖規模略有擴大
大黃魚養殖對溫度要求較嚴,浙江、閩南、廣東大黃魚養殖成活率低、成本高,養殖規模不大,其主要集中在福建閩東三沙灣海域。據了解,近幾年福建大黃魚養殖規模較穩定,年產全長3厘米大黃魚苗種約20億,進入網箱養殖的全長5厘米大黃魚苗種約12-15億,養殖成活率20-30%,養殖網箱達50萬個,養殖產量10-12萬噸。目前大黃魚網箱養殖成為主要養殖模式,占全部產量的95%以上。由于缺乏科學養殖規劃,出現了養殖布局不合理,網箱養殖密度呈現過高狀況,隨著港口開發和海域環境污染的影響,適合大黃魚養殖的海域越來越少,而大網箱等養殖技術目前尚不成熟;新開發的圍網養殖模式,大黃魚體型色澤較好,但適宜養殖區域有限。因此,大黃魚養殖產量短期內難以大幅提高。
傳統的網箱養殖模式,大量使用冰鮮雜魚,養殖區底質污染日益嚴重,導致病害頻發,養殖成活率低,影響養殖規模的擴大和產量的提升,也導致大黃魚養殖效益總體不高。因此,科學規范養殖,投放優質苗種,運用合理的養殖密度,推廣使用優質配合飼料,加強飼養管理,提升養殖技術水平,以達到提高成活率、提升產品質量之目的,是常規網箱大黃魚養殖健康持續發展的方向。
2015年上半年大黃魚價格回升,漁情采集點大部分養殖戶投苗量略有增加,總體投苗量同比2014年增加了27%左右,采集點養殖規模略有擴大。
2.大黃魚養殖成本略有下降
2015年1-12月份,福建采集點大黃魚養殖總成本10258720元,其中飼料8593350元,占84%;苗種802360元,占7.8%,人員工資522130元,占5%;水電燃料56580元,占0.5%;水域租金68200元,占,0.7%;基礎設施114600元,占1.1%;漁藥及水質改良類59000元,占0.6%;其他42500元,占0.3%(詳見圖2)。
隨著大黃魚養殖技術的不斷提高,養殖戶對養殖成本控制較好,特別是飼料占總成本80%以上,通常當冰鮮雜魚價格高于2.6元/千克時,大部分養殖戶選擇少投冰鮮雜魚或改喂配合飼料。2015年1-12月份冰鮮飼料價格多數維持在2-3元/千克左右,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苗種、其他生產費用與去年基本持平,養殖總成本比去年略有下降。據了解,正常情況下福建網箱養殖大黃魚每公斤成本約16-20元,飼料成本約占12-16元。
圖2 大黃魚養殖成本分布圖
3.大黃魚商品魚均價略有上升
2015年1-4月份大黃魚商品魚由于存魚量少,價格上漲較為明顯,比去年同期上漲35.2%。表一可見,相比2014年,2015年1月份大黃魚商品魚價格開始較大上升,價格已達28元/千克,漲幅達33%,同比上升到4月,5月至12月售價與去年持平,2015年1-12月大黃魚商品魚均價比去年上升約4.3%。具體價格詳見表1、圖3:
表1 近三年1-5月大黃魚成品魚價格走勢表(單位:元/千克)
圖3 2013-2015年大黃魚出塘價格走勢圖(單位:元/千克)
據了解,在常規網箱養殖大黃魚售價未走出低迷的情況下,少量品牌魚、深水抗風浪大網箱養殖、池塘大水面養殖、圍網仿生態養殖等養殖方式養成的大黃魚,一直保持在較高價位,以深水抗風浪大網箱養殖養成的大黃魚為例,規格為每尾500克左右、700克以上的價格分別為100元/千克、160元/千克。由此可見,推廣大黃魚良好養殖模式,多方位打造品牌,整體提升養殖大黃魚的品質和效益,是調整大黃魚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取向?!?/span>
4.出塘量與收入增加明顯
2015年1-12月份全國采集點的大黃魚出塘量為970.22噸,同比增加94.6%,出塘收入4087.43萬元,同比增加171%,其中福建采集點大黃魚出塘量噸437.79噸,收入1313.16萬元,均售價28.6元/kg,浙江采集點大黃魚出塘量噸557.67噸,收入2907.69萬元,均售價52.14元/kg。2015年小規格大黃魚市場需求增加,價格略有提升,但總體魚價仍處于較低價位,養殖效益相對一般。
5.病害損失總體略有下降 漁情采集點有所上升
2015年大黃魚養殖的損失主要由病害和臺風災害造成。大黃魚養殖由于網箱養殖密度過大,水流交換不暢,導致生態環境質量在下降;苗種質量參差不齊,長期投喂冰鮮雜魚料,魚的抗病力和免疫能力降低,病害頻發成為常態。據了解,2015年福建大黃魚養殖總體發病較多,主要病害為“白點病”、內臟白點病和“白鰓癥”。據福建霞浦采集點信息,大黃魚病害發生較為嚴重,4月份發生內臟白點病、6-7月份的刺激隱核蟲?。ㄋ追Q“白點病”)和8-9月份的白鰓癥,尤以“白鰓癥” 死亡率最大,特別是水流較緩、養殖密度大、漁排分布密集以及長期投喂低值冰(凍)鮮雜魚餌料的魚最易得病,病害比上年嚴重,且刺激隱核蟲呈現耐高溫跡象,“白點病”發生期長,期間還伴有嚴重的白鰓癥。1-12月份霞浦5個采集點總損失數量61050斤(其中4月份8900斤,占14.58%,8月份14100斤,占23.1%,9月份12800斤,占20.97%),損失金額110.6萬元。福鼎點2015年大黃魚病害總體較好,沒造成較大損失,該市70%的養殖戶有一定利潤,20%保本,約10%虧損。
二、2016年生產形勢預測
根據2015年生產形勢特點,綜合分析各主產區的生產情況,預計2016年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分析如下:
1、養殖戶在大黃魚養殖的生產投入相對謹慎,逐步意識到改善養殖環境,注重提升產品品質的重要性,將對養殖大黃魚品質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2、2015年魚苗暫養數量同比2014年略有增多,病害損失多,因此,留存到2016年初的魚種量差不多,這些魚在明年下半年都將達到商品魚規格,預計明年下半年成品魚與今年相差不大,養殖戶應把握市場行情,適時銷售。近幾年市場和養殖利潤是影響大黃魚養殖生產的主要因素,目前市場需求穩定,正常情況下,大部分養殖戶養殖大黃魚有一定利潤,預計2016年,大黃魚養殖規模與價格保持穩定。 (作者:林國清)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www.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