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蝦夷扇貝“獐子島紅”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

 

一、培育背景

蝦夷扇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隸屬于軟體動物門(Mollusca),瓣鰓綱(Lamellibranchia),翼形亞綱(Pterimorphia),珍珠貝目(Pterioodae),扇貝科(Pectinidae),其閉殼肌肥大,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深受廣大消費者和養殖單位歡迎。蝦夷扇貝屬冷水性貝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養殖經濟貝類之一,主要分布在俄羅斯、日本及朝鮮北部海域。自1982年由日本引入我國以來,經過多年發展,現已成為我國北方的主要養殖貝類之一,并為遼寧等主要養殖地區創造出了上百億元的產值,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4年我國蝦夷扇貝養殖面積超過500萬畝,產量約20萬噸,為單一養殖經濟效益最高的扇貝品種。

二、品種特性和中試情況

1. 品種特性  蝦夷扇貝“獐子島紅”生長速度快,個體間差異小,遺傳多樣性較高,殼色為鮮艷的橘紅色,遺傳穩定性為100%

2. 中試情況  20132014年度使用6000立方米水體開展蝦夷扇貝“獐子島紅”繁育,20135月共獲得0.3厘米的苗種60億枚,苗種經過5個月的浮筏養殖,到10月份底播前苗種平均規格達3.10厘米,總量達26.4億枚,苗種存活率達44%,橘紅殼色個體比例達到100%。將獲得的26.4億枚苗種分別在大連獐子島、烏蟒島、廣鹿島三個區域底播,底播面積共48萬畝。統計分析18月齡蝦夷扇貝“獐子島紅”的殼高、殼長、存活率性狀,發現殼高較普通扇貝提高12%、存活率提高15%

20142015年度,使用蝦夷扇貝“獐子島紅”三齡貝進行群體繁育,20145月共獲得0.3厘米的苗種15.6億枚,苗種經過5個月的浮筏養殖,到10月份底播前苗種平均規格達3.25厘米,總量達7.4億枚,苗種存活率達47%,橘紅殼色個體比例為100%。分別在大連獐子島、烏蟒島兩個區域底播,底播面積共12萬畝。于2015528日邀請有關專家到獐子島、烏蟒島對16月齡蝦夷扇貝“獐子島紅”生長及養殖情況進行現場驗收,結果顯示蝦夷扇貝“獐子島紅”較普通蝦夷扇貝殼高增長14.09%、存活率提高18%

三、人工繁殖技術

(一)親本選擇與培育

1. 親貝來源   親貝可從獐子島集團國家級蝦夷扇貝良種場(大連)索取(限非商業用途)或購買,繁殖親貝兩齡至三齡,殼高90毫米以上。

2. 親貝運輸  短途運輸可洗凈親貝,裝入編織袋,扎緊袋口,裝車后鋪蓋塑料布或篷布,保持濕潤,防止太陽直射。長途運輸用泡沫塑料保濕箱加冰包裝,膠帶紙封箱。

3. 培育池條件  水泥池或玻璃鋼水槽,1030立方米,水深1.11.5米。

4. 培育密度  2025/立方米,采用多層網籠為培育容器,促熟期間,雌雄個體分池放置,避免混雜。

5. 促熟管理 

1)親貝入池處理:親貝入池前,清除貝殼上的附著生物和浮泥,并對性別進行挑選,雌貝一般按育苗水體每立方米23枚準備,雌雄比例為10:1,將雌雄貝分別掛入不同的暫養池中促熟。

2)投餌:投喂硅藻、金藻或扁藻等單胞藻或螺旋藻粉、蛋黃等代用餌料。單胞藻投喂量為每天(68)×104細胞/毫升,餌料投喂量隨著種貝促熟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最終投喂量為20×104細胞/毫升,餌料每天分612次投喂,嚴禁投喂含激素或激素類物質的餌料。在親貝培育中后期,應根據雙親的發育進度適當調節投喂量以達到父母本同步成熟。

3)換水:早期和中期每天倒池換水早晚各兩次,換水量100%;晚期性腺發育成熟,減少換水次數或不換水,避免因換水刺激導致種貝產卵。

4)升溫:親貝入池后,在接近親貝生境水溫中穩定23天,而后每天升高0.1℃~0.5℃至6℃~7℃,穩定在此溫度下進行培養。

5)充氣和有效積溫:連續微量充氣,穩定培養階段有效積溫范圍50℃~70℃·日。

(二)人工繁育

1. 親本數量  為保持扇貝的遺傳多樣性水平,規模雜交生產過程中參與繁殖受精的父本系的數量應保證在500只以上。

2. 親貝處理  產卵當日,以陰干、流水、升溫刺激方法,刺激蝦夷扇貝親本產卵。產卵時育苗池水溫為11℃,鹽度2532,光照500lux以下。

3. 受精  待較多父本排精并充分混合后向產卵池中加入精子,精子數量不宜過多,一般顯微鏡檢卵子周圍35個即可。受精時間應在卵子集中排放2小時內,精子排放半小時內。

4. 孵化與選優  雜交胚胎經7090 小時左右的發育,長出面盤達面盤幼蟲初期(D形幼蟲),即可以攝食開始營異養生活。孵化期間水溫為15℃左右,孵化密度為50/毫升以內,孵化至D形幼蟲后,選擇上浮幼蟲,按78/毫升左右分池培養。

5. 日常管理 

1)投餌:受精卵孵化至D形幼蟲期即可投餌。幼蟲培養早期投喂金藻,中后期(45天后)可搭配投喂金藻、硅藻或扁藻等小型單胞藻。一般日投喂量2×104細胞/毫升;隨著幼蟲的生長,餌料投喂量應逐步增加,后期達到8×104細胞/毫升,分68次投喂。

2)換水:每天換水2次,每次換水1/31/2

3)倒池:幼蟲選優后,每45天倒池一次。

4)充氣:用80目散氣石連續微量充氣。

5)采苗:眼點幼蟲達到30%以上,應立即倒池并投放附著基。采苗器的種類主要為聚乙烯網片,聚乙烯網片使用前,務必用0.5%1.0%的氫氧化鈉溶液浸泡清洗油污。聚乙烯網片按4060/立方米投放。投放采苗器后適當加大換水量,減少充氣量,檢查附著變態情況,根據附苗數量調整投餌量。

6)出池:當苗種生長至平均規格600微米以上時,進行苗種出池,此時將采苗器放入3060目的30厘米×40厘米或50厘米×80厘米苗袋中,扎緊袋口。一般每袋裝一片采苗器。出池作業時,操作人員按撈取采苗器、分剪、裝袋、綁袋等環節流水作業。操作要求穩、準、輕、快,防止出池苗的脫落和損傷。

7)出池苗的運輸:0.5小時以內的短途運輸,車廂內鋪設濕氈布將其包裹,裝好后噴灑海水。超過0.5 小時的長途運輸,采用活水船充氧運輸以保證苗種成活率。

(三)苗種中間培育

蝦夷扇貝“獐子島紅”苗種中間培育,是苗種出庫后在海區內進行中間育成的階段,本階段苗種規格由600微米生長至3厘米以上。

1. 場地選擇  風浪小、流速適宜、餌料豐富、海況條件相對穩定的海區。

2. 環境條件  水深2030米,透明度6080 厘米以上,適宜水溫3℃~12℃,鹽度范圍2832pH7.98.4,中間育成期海區水質符合 GB 11607NY 5052的規定。

3. 筏架設置  單繩筏架筏間距45米,每隔34米設一浮漂,筏架應盡量拉緊,或中間增加木橛支撐。

4. 苗袋吊掛  上層要在水面下30厘米,下端不可觸底,排除袋內的氣泡,避免苗袋漂浮在水上。作業時要輕拿輕放,避免在水中拖曳。

5. 日常管理  苗袋掛養34天后,人工進行提、放或輕輕擺動,借以沖刷苗袋上的浮泥,維持袋內外水交換良好,確保優良水質和餌料供應。隨著稚貝的生長應及時分苗和倒袋,疏散密度。

6. 劈袋  蝦夷扇貝稚貝生長一定時間后(大約40天),網袋上有大量雜藻、浮泥堵塞網袋網眼,要進行劈袋。劈袋過程中要活水操作,同時避開強光照射。劈袋后苗種轉移至50目網袋中進行培育。

7. 分苗劈袋  當苗種生長至3毫米以上,進行劈袋分苗,更換盛苗網袋,網目由50目換為30目,苗種盛裝量降低至1000/袋,于近岸水流暢通,無污水注入海區進行掛養,掛養密度一吊對綁網袋共40袋,一臺浮筏掛養繩吊數為80吊。

8. 分苗進籠  當苗種生長至1厘米左右規格,為養殖疏密,特進行分苗進籠,進籠階段,使用20/30層盤0.5網目網眼聚乙烯網籠進行盛裝,每籠每層養殖苗量200枚。

9. 倒籠  7月底8月初,海區紫貽貝大量繁殖并附著后,進行苗種倒籠,倒籠階段采用遮蔭網進行遮光,盡量減少苗種離水時間;倒籠后苗種使用1.0厘米網眼網籠盛裝,苗種盛裝量為每籠每層80枚,倒籠階段,注意跟蹤水溫變化,避免高溫操作。

10. 三級苗種收獲  10月中旬,水溫16℃以下時進行苗種收獲,可選擇進行底播或進行一齡貝養殖,其中底播直接將苗種播撒至適宜蝦夷扇貝生長的海區;一齡貝養殖,選擇規格較大的苗種(4厘米以上)按照盛裝量25/層進行海區養殖。

四、健康養殖技術

(一)主要養殖模式

蝦夷扇貝“獐子島紅”成貝養殖包括浮筏養殖和底播增殖兩種方式。

1. 浮筏養殖  浮筏養殖適宜在水流相對緩慢,餌料交換量較大的開放式海區進行養殖。“獐子島紅”蝦夷扇貝浮筏養殖主要由苗種繁育當年10月份至次年6月份養殖,此階段養殖為一齡貝養殖。養殖模式為聚乙烯網籠養殖,養殖密度為最初25/層,至次年4月份進行倒籠,一齡貝盛裝量為15/層,67月份,一齡貝養成收獲,收獲階段扇貝規格為殼高78厘米,重量為50克左右;浮筏二齡貝養殖是指苗種生長至7月份后,進行二次倒籠,倒籠后盛裝量8/層,倒籠后苗種進行渡夏養殖,養殖階段,降低扇貝養殖水層,減少溫度波動。浮筏養殖于秋季10月份進行倒籠,倒籠后盛裝量5/層,養殖直至翌年2月份進行種貝銷售,亦或是直接進行商品出售。

2. 底播增殖  蝦夷扇貝苗種生長至3厘米以上規格后,選擇適宜海區,水深2040米,底質泥沙底、沙泥底、礫石底等底質海區進行底播,底播密度為55008000/畝,底播后定期進行底播苗種調查,直至生長三到四年達到商品規格后,進行采捕銷售。

(二)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

貝類苗種特別是扇貝苗種由于在生物自然選擇過程中獲得的生物習性,需要大量產卵,以苗種數量而保證其種群延續,因此苗種卵子規格較小。蝦夷扇貝卵子直徑為60微米左右,直徑較小,肉眼幾乎不可見,在幼蟲培育階段,極易受到溫度變化,餌料生物以及水環境中的細菌、病毒病影響。為避免蝦夷扇貝“獐子島紅”養殖損失,其預防方法主要有:

1. 苗種繁育種貝選擇階段,選擇活力強,規格大的兩齡或三齡貝作為種貝進行繁殖。

2. 育苗階段,對育苗環境、餌料培育環境做到徹底消毒,避免外源微生物細菌、病毒影響。

3. 海區苗種中間育成階段,選擇海區環境較好,無外源污染的海區進行暫養,減少保苗過程中死亡率。

4. 苗種養成階段,注意各養殖階段操作時機,避免野蠻操作,減少機械損傷對扇貝存活的影響。

5. 污損生物防治,蝦夷扇貝養殖操作過程中,紫貽貝作為污損生物,與扇貝構成養殖餌料食物爭奪,要及時清理,避免其大量附著后,苗種因餌料不足而死亡。

6. 敵害生物防治,蝦夷扇貝底播增殖過程中,敵害生物多棘海盤車等對蝦夷扇貝苗種及成貝進行攝食,造成扇貝減產風險,可選擇底播海區持續監控,進行定期清理,減少敵害生物種群數量,降低養殖風險。(本文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苗種處供稿)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蝦夷扇貝,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