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魚是我國傳統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具有生長速度快、產量高、肉味鮮美的特點,深受人們喜愛。青魚天然分布于我國東部、南部、中部和東北部地區,目前青魚養殖已遍及我國大部分地區,盡管其產量不及草魚、鯉魚、鯽魚等,但其養殖生產發展十分迅速。我國青魚傳統養殖區為江浙等地,但近些年來,兩湖地區青魚養殖產量已超過江浙地區,成為我國青魚養殖主產區。本文介紹青魚的營養需求研究現狀。
蛋白質和氨基酸
目前,有關青魚蛋白質需要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夏花魚苗和一齡魚種方面。以酪蛋白為蛋白源所求得的夏花魚苗適宜蛋白質需要量為41%;以酪蛋白和明膠為蛋白源所求得的青魚(3.5g)對飼料蛋白質需要量為35%~40%;青魚魚種(37.12~48.32g)對蛋白質適宜需要量為30%~41%,這與青魚天然餌料螺螄、黃蜆的粗蛋白含量相近,分別為38.8%和32.2%。二齡青魚種(95.5g)階段適宜飼料蛋白水平為40%(飼料干重)。
蛋白質的營養主要是氨基酸的營養,魚類通常需要10種必需氨基酸。目前對青魚氨基酸需要量報道僅見賴氨酸和蛋氨酸。以不同賴氨酸水平的飼料(以酪蛋白、魚粉和晶體氨基酸混合物為蛋白源,粗蛋白水平38%)飼喂1.31g夏花魚種,在賴氨酸水平為2.41%時,青魚具有最大增重率;當飼料中蛋氨酸含量為1.57%時,青魚魚種增重率最大。
脂肪和必需脂肪酸
飼料中脂肪的作用是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二齡青魚魚種(44.23~59.69 g)和當年青魚魚種(10.25~13.73 g)對脂肪(以馬面鲀魚油為脂肪源)需要量分別為6.2%和6.7%;當飼料脂肪含量在3%以下或9%以上時,青魚均表現出魚體消瘦、生長不良和增重率下降。一齡青魚種對飼料脂肪最適需要量為6.03%。
淡水魚類的必需脂肪酸有四種:亞油酸(18:2n-6)、亞麻酸(18:3n-3)、二十碳五烯酸(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不同脂肪源對青魚生長的影響不同,其原因與必需脂肪酸組成和含量的不同有關。在魚油、牛油、豆油、玉米油四種脂肪源中,以魚油對1齡青魚種的增重效果最佳;當飼料中缺乏必需脂肪酸(僅添加5%月桂酸)時,青魚表現出眼球突出、豎鱗、體色變黑、鰭充血和死亡率較高等現象;單一添加1%亞油酸或1%亞麻酸,青魚生長良好;而添加1%亞油酸+2%亞麻酸,或2%亞油酸+1%亞麻酸,或1%花生四烯酸時,生長均不理想。
碳水化合物(糖類)
碳水化合物(糖類)按其生理功能可分為可消化糖類(或稱無氮浸出物,NFE)和粗纖維(CF)兩大類。飼料中的可消化糖類主要為淀粉,在精制餌料的研究中也采用糊精、葡萄糖等作為糖源。
飼料蛋白質含量30%~41%時,青魚魚種(48.32g)對飼料糖的適宜需要量為20%左右。青魚飼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適宜含量為25%~35%。以葡萄糖、糊精為糖源,配制糖含量為20%、40%的半精制飼料飼喂青魚魚種,發現青魚增重率并無顯著差異,但葡萄糖組肝胰臟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血漿總抗氧化能力均顯著高于糊精組,可見青魚能耐受40%的日糧糖,一定量日糧糖尤其是葡萄糖有利于提高青魚的抗氧化能力。通過上述研究,可以認為當年青魚魚種、二齡青魚魚種和食用魚飼料中可消化糖類的適宜含量分別為30%、30%和35%。
青魚自身不具備分解纖維素的酶類,但飼料中適宜含量纖維素對于維持消化道正常功能是必需的。當飼料粗纖維含量過低(不含)或過高(24%)時,青魚生長不佳,當飼料纖維素含量為8%時,青魚具有最低的飼料系數和最高蛋白質效率。因此,建議青魚飼料中纖維素含量以不高于8%為宜。
礦物質和維生素
在礦物質營養方面,青魚對鈣、磷的需要量為0.58%~0.78%、0.42%~0.62%(水中鈣、磷含量分別為39.1mg/kg和0.005mg/kg),對銅、鎂的需要量分別為3mg/kg、0.04%。以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替代飼料中的硫酸鹽無機礦物元素,飼喂平均體重254.9g的青魚魚種8周,較對照組提高增重率5.26%,降低飼料系數7.14%,斤魚成本降低6.88%,顯著提高青魚的非特異性免疫力。
在維生素營養方面,以VC-2-硫酸酯為VC源,配制了不同VC含量的飼料飼喂青魚,各組試驗魚于2周后均表現出運動遲緩,脊柱彎曲,肌肉、皮膚、口、鰭出血癥狀,表明青魚必須依賴食物提供維生素C,但不能利用抗壞血酸-2-硫酸酯作為VC源;當以VC-2-多磷酸酯、包膜VC為VC源時,青魚魚種對VC的需求量分別為200、400mg/kg;青魚幼魚獲得最好生長的飼料有效VC添加量為63.0mg/kg(VC磷酸酯),補充VC可有效增強機體免疫,緩解機體免疫應激,改善青魚抗氨氮脅迫能力。以不同VA添加量飼料飼喂青魚幼魚的實驗表明,飼料中VA添加量為2569IU/kg時,青魚幼魚具有最大增重率;青魚幼魚獲得最大生長的維生素E需求量為45.0mg/kg,且較高VE能有效提高青魚機體免疫力,緩解氨氮脅迫對機體的負面影響。
添加劑研究
目前,有關青魚飼料添加劑的研究不多。在飼料中添加0.1%~0.3%中性蛋白酶制劑,顯著促進青魚魚種生長,降低飼料系數,提高對飼料蛋白質的消化率;在飼料中添加中性耐溫植酸酶500~1000HYU/kg,顯著提高青魚增重率和常規養分的表觀消化率,中性耐溫植酸酶的添加可減少磷酸二氫鈣用量0.75%。在飼料中添加2×106~5×108cfu/g枯草芽孢桿菌能顯著促進青魚魚種生長和降低飼料系數;在飼料中添加150mg/kgL-肉堿,可促進青魚生長,提高魚體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增強魚體抗病力。在含魚粉15%飼料中補充0.2%晶體賴氨酸和0.12%晶體蛋氨酸,飼養5.90g青魚8周,對魚體增重率、飼料效率并無改善作用;這表明,青魚對晶體氨基酸利用能力有限,應采用緩釋型氨基酸。由于優質動植物蛋白資源緊張,今后大量廉價蛋白源及非常規蛋白源將進入飼料配方,使用酶制劑和微生態制劑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改善腸道健康的重要途徑,合成氨基酸的應用也將有助于改善飼料氨基酸平衡。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www.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