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蝦苗協會的“成長煩惱”

“上次談判破裂了,這次怎么談,心里真沒底!”這個三月,廣東湛江市對蝦苗種協會會長葉富良過得并不平靜。下個月,他的談判對手—SIS(美國南美白對蝦改良公司)的代表又將來湛江,與協會再次談判。

讓人欣慰的是,協會與廣東海洋大學共同推動的本土親蝦已投放市場,“盡管推廣充滿挑戰,但這終究是屬于自己的優種”,每想到此,葉富良又豪情萬丈。

一次成功的“降價”與一次破裂的談判

湛江有“中國對蝦之都”之稱,對蝦年產量約15萬噸,出口量占全國1/4,產業鏈條囊括養殖、育苗、深加工等各個環節。對蝦養殖關鍵在種,這里僅種苗企業就有400多家,是產業鏈條的“頂端”。

然而,這些種苗企業每年都得和SIS打交道,去年我國進口SIS親蝦13.4萬對,其中超過七成銷量在湛江。擁有先進技術,SIS的親蝦價格年年噌噌上漲。對蝦苗種企業能不能抱起團來,爭奪市場話語權?20063月,在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支持下,湛江對蝦苗種協會成立了。

“一開始我們就是響應政府號召加入的,但后來發現協會還真能替我們說話。”湛江粵海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良軍說,2011年協會為企業爭取到了進口親蝦的免稅政策,僅這一項就節省了13%左右的增值稅。打這起,大家對協會刮目相看。

201210月,SIS提出要將2013年親蝦的價格從52美元/尾提高至60美元/尾,這一舉動導致蝦苗企業怨聲沸騰。湛江國聯水產對蝦育種項目負責人彭樹鋒說,當時協會組織大家據理力爭,最終將價格調整為55美元/尾。

然而,親蝦質量問題日益突出。去年10月,對蝦苗種協會正式以親蝦質量下降為由,希望SIS降價,否則將減少親蝦進口量。遺憾的是雙方未達成共識,談判宣告破裂。

對蝦苗種協會緊急商討對策,決定1112月份湛江地區削減SIS親蝦進口量20%。葉富良說,他們為的就是向SIS表明態度。

協會組織松散,市場受制于人,導致進口不降反增

協會在談判中的堅定立場,得到了骨干企業恒興、海興農、粵海、海茂等支持,這些會員企業均表示,與協會的立場共進退。更有協會成員單位提出,SIS近乎壟斷中國市場的局面要盡快改變。他們自信地認為,只要大家團結起來,可以迫使巨頭重回談判桌。

然而,今年進口親蝦的量達到16.7萬對,遠遠高于去年13.4萬對。面對苗種企業如此大的進口需求,葉富良很糾結。國內進口親蝦份額基本由SIS、科那灣、正大三家公司掌握,去年由于協會的抗爭,SIS公司的份額有所下降,科那灣公司的份額有所上升,但還不足以改變大的格局。SIS每年向全球提供30多萬對親蝦,中國是其最大的市場。

去年1112月份湛江地區SIS親蝦進口量同期相比下降近31%,為此協會企業認為,如此大幅度下降,沒有必要再做強制性削減要求,否則養殖企業就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削減了SIS份額,由哪個產品來替代?

“世界上能提供優質親蝦的公司就那么幾家,SIS公司處于明顯的優勢地位,要找到替代SIS的親蝦比較難。”湛江海茂水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良介紹說。

“歸根到底,是國內親蝦育種表現令人失望。”葉富良表示,目前國內投入親蝦育種的科研單位和產品還不少,各地錢花了不少,但這些產品沒有一個具備推廣優勢。這也就是他在談判中缺乏底氣的根本原因。而協會是個松散的組織,會員企業是靠腳來投票的。

“如果客戶覺得價格高,那可以用另一個產品代替,這些都是由市場來決定。”SIS亞洲區總裁鄭光表示。

今年是唯一沒有漲價的一年,今后要推動本土品種產業化

SIS的代表又將來湛江,葉富良表示,無論多么困難,他也要代表協會企業和對方談。“無論結果如何,談的本身就非常有意義。”去年雙方談判破裂,但SIS今年非常重視親蝦的質量問題,2014年親蝦價格是這些年來唯一沒漲價的一年。

湛江多數苗種企業認為,SIS去年價格沒有漲起來,在中國銷售份額下滑,這也許是雙方重新回到談判桌上的原因。

“協會今后重要的工作,是引導自己的企業培育且推廣適合本地養殖的優質親蝦,而不能總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葉富良說出了他的設想,只有自己手頭有了拳頭產品,才能打破國外公司的壟斷,協會在對話中才能有底氣。

彭樹鋒也表示,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每年受制于人。但現實問題是,目前國內選種育種有前途嗎?

今年各企業上報進口親蝦的量達到16.7萬對,葉富良表示,這個量太大了。無論如何也要給本土親蝦留下一些空間,否則連希望也沒有了。

過去湛江蝦農一直養殖的本土墨吉對蝦表現優良,只是這些年來未進行產業化選種育種。協會決定以此為契機,全力推動本土墨吉對蝦親蝦選種育種產業化。

張良軍認為,著眼于長遠,應該推動本土親蝦發展,這是業內共識。但墨吉對蝦產卵有間斷性,一個月只能產12次卵,而南美白對蝦則可以達34次產卵/月,生產效率將成為限制因素。但與南美白對蝦相比,本土墨吉對蝦的抗病力比較強。這就需要協會、科學院所及企業攜手努力。

“在推廣本土親蝦產業方面,協會可以承擔更廣泛的職能。”葉富良說,育出蝦苗如果市場推廣有難度,送給中小蝦廠養殖也要干。他認為,政策資金扶持最能見效,但現在這種條塊分割的體制,錢花了不少,但效果有限。葉富良設想,也許今后隨著行業協會的力量更加壯大,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本土品種能有更好前景。但眼下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